【家教经验】家校协同 谱写家庭教育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2-07-14 11:44:09 人气:376
来源:漳平市教育局关工委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只有千家万户好,国家民族才能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推进家庭教育工作高品质高质量发展,2021年4月,我市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踏上了家庭教育工作新征程。
一、明确工作目标。2021年3月,我市被确认为福建省首个“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4月7日,“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授牌仪式暨创建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重新规划了今后家庭教育的努力方向,制定了“漳平市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规划”,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建设家庭教育工作团队,开展家庭教育公益活动,形成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实现家庭教育精准帮扶,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突显家庭教育工作特色。
二、成立一个机构。为贯彻落实《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及《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建立家庭尽责、学校指导、政府推动、社会协同的工作机制,2021年4月我市成立了以教育为主导、多部门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菁华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和菁华现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心承担全市家庭教育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队伍建设与培训、课题研究、综合协调组织日常工作;各学校、幼儿园和社区设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站,实现家庭教育工作的常态化。截至目前,我们制定了“漳平市家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漳平市家庭教育工作制度”及“漳平市家庭教育工作流程”,全市所有学校均成立家长委员会并创办家长学校。2021年5月14日,漳平市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在城北小学召开,“两个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会议还为20所家庭教育基地校授牌,对首批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志愿者进行培训并颁发了证书。
三、建设两个平台。家庭教育工作以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孩子为宗旨,以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为主要服务对象,帮助家长了解、掌握家庭教育基本知识和能力,营造更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为保证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全面高效展开,我们成立了线下、线上两个工作平台:在城北小学设立菁华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专门工作场所,设置办公室、课程资源室,完善办公设施;确立漳平二中、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等20所学校为漳平市家庭教育基地校。开设“菁华慧爱”家庭教育公众号,通过菁华论坛、菁华书苑、菁华花絮、菁华支招等形式宣扬家庭教育理念,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构建家校社协同的教育机制;我们还通过微信群建立家校学习共同体,在学校、家庭、社区、企业开展共同体读书活动。
四、实施三项工程。一是队伍建设工程。开展家庭教育,队伍建设是根本,团队素质是关键。菁华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联合菁华现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建菁华慧爱讲师团、指导师及志愿者三支队伍。其中,讲师团25人,指导师及志愿者队伍正在组建过程中。二是课程建设工程。中心重视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通过自学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家庭教育指导的系统知识与技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隔代教育、单亲家庭教育等家庭教育问题,指导父母失位、管理越位、教育失向、管理失度等问题的教育方法。为保证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及长效性,中心实施了课程建设工程,系统开发了漳平市家长学校系列课程和漳平市中小学共同体阅读课程,在全市家庭教育基地校中推广实施。三是活动建设工程。中心在教育局、团妇等部门支持下开发建设公益活动课程,形成课程体系,在全市学校中广泛开展。
五、开展四大活动。一是开设菁华论坛。中心组织菁华慧爱讲师团深入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或主题课程。截至目前,已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设专题讲座几十场。二是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共同体读书活动。2021年6月11日,中心在城关小学举行“家庭教育研训活动”,集中展示了共同体阅读课《愿望的实现》和主题课程《做智慧家长,让孩子爱上劳动》获得了参会家长的一致好评。2021年暑期,中心在城北小学等六所学校分别组建了家校学习共同体,通过读前线下指导、读中线上交流、读后集中分享等形式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近二百个家庭参与共同阅读。共同体读书的模式可以复制,中心正逐步向社区、企业推广,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更多的家庭受益。三是开展公益活动。依托学校实施活动课程,组织开展禁毒宣传、预防诈骗、环境保护、移风易俗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升文明素养。四是实施精准帮扶。依托漳平市学生成长中心,组织菁华慧爱指导师、志愿者队伍开展精准帮扶。
教育进社区,学习进家门。构建家校社协同的教育格局,推动漳平家庭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漳平而努力。菁华慧爱,你我同行!
供稿单位:漳平市菁华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作者:卢范坤